2021年6月21日,我院邀请优秀校友石瑶、郭子健、郭燕返校。历史学院院长肖红松、书记董丽梅与三位优秀毕业生进行了简单的会面。
(书记董丽梅、导师郭晓勇与三位优秀校友交流谈心)
(院长肖红松与三位优秀校友亲切交谈)
下午,学院在综合楼207举行了座谈会。三位优秀校友与2019、2020级本科生和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副院长衣长春主持,张殿清、郭晓勇、范喜茹等中青年教师以及石头村调研项目调研队的30余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校友们分别讲述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为在校学子们提供了经验、提出了建议,也对学院正在进行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导师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教师——优秀校友——在校本科生”第一次坐在一个教室里,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衣长春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3位优秀校友的返校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的发展概况;导师组组长张殿清教授主要介绍了学院目前正在落地实施的导师制;郭晓勇老师作为班主任回顾和讲述了与三位优秀校友相识、熟悉并引导他们走上学术之路的过程。
(优秀校友与本科在校生交流)
面对此次返校,三位同学显得激动又从容,他们三人中郭子健和郭燕博士在读,石瑶同学已进入中央党校工作,但是谈起在母校大学四年的生活仍然记忆犹新。交流中,大家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发展历程和学习经验。石瑶同学提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穿针引线”——知识点不断串联——形成自己读书体系的过程。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善于积累,开拓眼界,学习提升;郭子健同学则提醒同学们珍惜时间,要主动的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培养自己对历史学的兴趣,并要在自己的身上发掘出不可替代的特质。在这个时期,要毫无功利性的读书——要看多种类型的书,拓宽视野。平时也要注重学术训练,细心听取导师读书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参与田野调查活动,因为田野调查、调研、访谈的过程,就是同学们了解现实、拓展眼界和思维的过程,这些对于同学们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郭燕同学则分享了自己通过学院开设的通史和专题课,对历史的理解越发深刻,通过研读他人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学术素养的历程。她告诉同学们,一定要跟随教师的指导有目的的阅读一些指定书目和论文,在史料和文章中得到启发,提高兴趣,努力提升自己……
(互动环节:向学长、学姐咨询历史学外语的学习方法)
(互动环节:向学长、学姐咨询阅读的方法)
(互动环节:向学长咨询香港高校的学术环境与课程设置)
我院开展的这次优秀校友返校交流活动,是我院“毓秀教研讲坛”举办的第八期活动,是我院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史学拔尖人才探索建设项目。优秀校友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不但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引起了共鸣,也为我院正实施落地、推进的导师制计划提供了实例验证和发展方向。通过此次活动不但能加强优秀校友与母校的联系,为在校生与优秀毕业生之间交流提供平台,也为在校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和人生规划进一步指明方向,激励广大同学努力学习,励志成才。同时,通过把优秀校友请回学院,与学院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历史学专业的发展、改革,也为进一步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助力,让历史学专业变得越来越好。
(优秀校友与大一大二同学合影留念)
优秀校友简介:
1、郭子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先后在河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经济史,中国革命史,先后在《抗日战争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等专业核心期刊及《经济观察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书评数篇,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的酒与财政”。
2、郭燕,河北大学历史学院2017届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后保研至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20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社会文化史。博士研究生阶段,获2021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立项资助计划”立项资格。
3、石瑶,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师。2010年考入河北大学历史系。2014至2020年硕士、博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其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以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历史系学习一年多。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统一战线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也有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