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45年的天津工商学院史地系,1953年成立历史系。2008年12月,组建历史学院。经过70余年的发展,学院、学科的综合实力及影响力不断提高:
1984年:获得全国第二批、河北省第一个博士点——中国古代史
1993年:中国古代史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1996年:历史学科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建成河北省唯一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宋史研究中心
2005年:历史学被评定为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
2006年:获批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
2007年:获准设立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10年:历史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1年:中国史获准设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世界史、考古学获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参与建设教育部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宋史与中外文明”项目
2016年:中国史学科被河北省政府纳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2019年:历史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历史学院坚持“凝聚人气,苦练内功,传播美名,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铸以陶,教书育人”的教学追求,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术旨趣,坚持“悉心呵护,助推发展,德才兼备,点滴指导”的育人原则,正在努力朝着国内外“一流学院、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天津工商学院
|
津沽大学
|
河北大学老建筑
|
河北大学主楼
|
名家辈出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汇集了众多国内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堪称名家辈出、成果丰硕。天津工商学院史地系成立之初,即由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出任系主任,聘请齐思和教授讲授《中国通史》。20世纪50-60年代,河北大学历史学科汇聚了如李光壁、钱君晔、漆侠、傅尚文、周庆基、乔明顺、葛鼎华等一批知名学者,并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共同创办了新中国建立后最早的历史专业刊物之一《历史教学》。
教研机构
学院下设中国史系、世界史系和考古文博系,目前设有华北学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考古学研究所、燕文化研究所、坤舆全图研究所、保定历史文化研究所六个研究机构,和一个文物及善本书籍电子整理中心。
学院与“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宋史研究中心,保持着“各自独立、资源共享、共建历史学科”的密切合作关系。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历史学和世界史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设立于1952年,世界史专业设立于2014年。2019年,历史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点。
1、历史学 学制:4年。
历史学专业始建于1945年,有着70余年厚重的历史积淀,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宋史大师漆侠先生,是中国史研究研究领域的两大标杆,也是名播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专业师资实力雄厚的,勇于突破进取,鼎故革新,成果丰硕,荣誉毕至,研究水准居于全国B级行列。
基础课程设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专业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当代社会史及考古文博理论与实践等。历史学学科在华北区域史、地方社会经济史、思想文化史、考古文博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的区域文化研究特点,在国内外学术界拥有一席之地。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熟悉中外历史和民族文化,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世界史 学制:4年。
世界史专业建于2014年,是河北大学历史学门类中的传统特色专业,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拥有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世界史系1个本科教学单位,世界史研究所和坤舆全图研究所等2个研究机构。本专业依托历史学院与两个研究所,形成欧洲史、日本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教学科研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学实习,多次赴北京、石家庄、太原、济南等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学术交流,形成了成熟的教学实习体系;坚持“研教相济、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原则,力争使世界史专业成为河北省世界史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的窗口。
主要开设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史料学、世界历史要籍选读、历史专业英语(笔译、口语)等课程,同时设有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历史学基础知识,具有世界历史专业特长,同时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从事世界历史专业的研究与教学能力,并能满足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涉外人才的需要。
培养质量
学院积极培育和建设优质生源基地。通过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组团宣讲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历史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硕博研究生共570余人,招生已达优良标准,体现出学院所具有的较好社会需求和生源潜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有着较为广阔的就业前景,据调查显示,最近三年学院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3%以上,岗位包括公务员、教师、编辑、行政人员等。本科阶段结束后想继续深造的同学,深造单位为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澳门城市大学等国内一流院校或科研机构,鼓励学生选择留在本院攻读硕、博士学位。除此之外,还拥有到境外学习深造的便利条件。根据学子的求学专业所需,境外深造地已达北美、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的高等学校。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人,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师资队伍年龄构成合理,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学术创新性、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提升。具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教师3人。7名教授荣聘中国史学科博士生导师,省内文博界、社科界等13位知名专家受聘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学院选送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英国牛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希腊雅典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宾州印第安纳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匹兹堡大学、桥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合作单位开展海外访学与研修,极大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外语水平。
课程资源
学院共开设课程130余门。课程类型有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跨学科)选修课)、专业发展课程(专业发展核心课、专业发展拓展课)、通识教育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的推动下,学院已建成1门省级“一流课程”。当前正在建设的“一流课程”包括:线下一流课程《中国通史1》、《中国通史2》;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物质文化史》;线上课程《国际关系史》、《世界考古选粹》。今后学院将积极推进物质文化史、燕赵学科群、华北区域历史文化、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等富于地域和专业特色的课程群,以及思政、实践、实训课程群建设。
课程思政
深化和深入探讨“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院已建成校级“课程思政”试点改革课程7门。《华北区域历史文化》获评河北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考古中国》、《德国史专题》获评“课程思政”优秀课程。2020年9月,依托专业优势和政策支持,由我院主导的华北历史文化遗存调查整理与开发项目重点围绕燕地乃至冀中北地区古文化遗存及其相关内容展开,旨在系统梳理和研析华北历史文化遗存,推动燕赵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和发展。联合调研的启动仪式和调研第一站选择在太行山乌龙沟长城,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出发、从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长城出发,对整个项目来说是非常好的起点,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活动被学校主要媒体和河北新闻网报道。
在此基础上,我院教师主持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立项。此为河北大学首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这一类别项目的立项,是2020年度河北大学及历史学院在“课程思政”工作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河北大学副校长李金善向联合调研队授旗 联合调研队员在长城敌楼调查
河北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建设项目剧本设计图、师生创作、拍摄教学纪录片
人才培养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融入河北大学建设和地方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持续增强综合实力,大力提升办学质量。“走出去、请进来”,多方求解史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助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2020年4月份开辟了专门致力于本科教学研讨、改革的“毓秀教研讲坛”。先后邀请了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河北大学等高校的教学名师,开展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改革交流活动,反响良好。学院已启动历史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试运行本科生导师制,旨在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院校历史学专业发展的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史学人才。自2020年9月份以来,先后有4名本科生的学术论文入选“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学术论坛,做大会主题发言。均为学院历史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地探索开辟了新的路径。
南开大学涂俊教授 武汉大学教学名师潘迎春教授 厦门大学教学名师张侃教授
我院本科生学术论文入选“双一流”高校主办的高水平学术论坛,并获论文一等奖
实习基地与实践教学
学院积极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现已建设的实习实践基地以及研学基地有: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清东陵博物馆、邯郸博物馆、石家庄博物馆、廊坊博物馆、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保定文研所、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全国第一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耿长锁纪念馆。主要教学实践活动包括:
2018年2月,中国科技馆,古希腊科技与艺术发展;
2018年5月,山西博物院、晋祠博物馆,晋商发展史、中国古代建筑;
2019年3月,河北博物院,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
2019年4月,山东博物院,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
2021年4月,廊坊博物馆、邯郸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云居寺、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永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调研
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
学院致力于搭建平台、师生共建,通过开展国学教育,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培养以爱国、爱乡、孝亲、敬业、仁义、中正、诚信、友善等为核心的,既富有传统美德意蕴、又符合当代公民道德规范的价值观,以此打造国学与传统文化教学、展示、传播的品牌项目。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开设《国学基础》《燕赵文化》《中华文明史》《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漫谈》等国学和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
二是举办年度古礼文化活动。迄今已举办“婚礼”、“拜师礼”、“成人礼”、“孝文化”、“微电影古礼展演”等多项主题展演活动;
三是创建学生社团“莲池国学社”。至今已创作了“国学经典原创展演工程”作品十余部,包括宣传片、音乐电视、国学经典诵读、舞台剧、历史剧、微电影、教学纪录片等。其中《秦风汉韵流千古:国学经典诵读暨汉服展演》和《中国梦》MTV,先后被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全国少工委办公室评为2015和2017年度“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莲池国学社师生受邀进京演出,荣获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华魂——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优秀节目展演”活动一等奖。
欢迎有志青年加入我们——
我们一直在这里等你——
欢迎报考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联系我们:0312-5077310,石老师。同时请关注学院微信公众号“毓秀史迹”
欢迎报考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宣传片-精华版https://mp.weixin.qq.com/s/qJZ4LsBFLpcyxXKmALpo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