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教学建设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建设 > 正文

知行合一,研古通今——2022级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5-06-20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5年6月17-18日,历史学院2022级历史学专业30名学生,在任课教师石冬梅、顾乃武、张旭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高碑店新城镇大屯村郊野、廊坊市博物馆、清东陵、平津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以“知行合一,研古通今”为主题的教学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是学院本科生专业课程“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实践”的延伸。

6月17日上午,师生一行首先抵达高碑店市大屯村与栗各庄村,围绕东周至汉代的遗址,开展实地田野调查,进一步增强了田野调查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能力。随后,调研团队前往新城镇开善寺,实地探访辽金建筑与碑铭石刻。石老师结合唐代及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指出主殿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脉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体现出辽金建筑在继承中的创新意义。

6月17日下午,调研团队抵达位于涿州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济桥。石老师现场为学生们讲解了永济桥的历史沿革与建筑特色,指出“舟形墩”结构的作用。随后,调研团队抵达廊坊市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对廊坊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全面认识。石老师结合“碑碣院”实物讲解了园中碑刻的书法风格与时代特征,深入分析了“牌坊”与“牌楼”的结构及功能差异,以及“敕建”和“敕造”的特殊意义。廊坊市博物馆副馆长曲金丽对青年学生参与文化遗产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与师生合影留念。

6月18日上午,师生一行前往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调研学习。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师生依次调研了定东陵、裕陵、裕陵妃园寝及景陵。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各陵寝建筑特色,并结合正史与民间轶闻生动讲解了清代帝妃故事。通过实地调研学习,同学们直观了解到清代帝陵的布局结构、祭祀规制以及权力象征等问题,实现了课堂理论与历史遗迹的有机结合。

6月18日下午,调研团队前往天津市平津战役纪念馆。馆内丰富的历史展陈生动再现了平津战役的战略布局、重要战役节点及将士们的英雄事迹。通过详实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实物展示,师生们深切感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艰辛历程与伟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与理解,激励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担当。

本次实践活动涵盖古代遗址、宗教建筑、桥梁工程、博物展览、帝王陵寝与革命纪念地等多元文化遗产类型。通过实地探访与现场研学,同学们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夯实了专业基础,更进一步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与文化传承意识。

 

上一条: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化创意与传播”微专业简介

下一条:我院教师出版《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与历史文化研究》教材